FACEBOOK icon YOUTUBE icon LINE icon
永續發展暨社會責任處logo

學校計畫

1.消除貧窮
建構補助永續機制,提升教育平權 SDGs指標:1.消除貧窮
強化弱勢助學機制,提高獎助學金,協助清寒學生就學;以弱勢學生的學習發展為主軸,強化從就學到畢業的高關懷支援,整合校內外資源,針對學生困境建構完善支持體系,給予個別的入學協助、生活支助、專業輔導、知能訓練及就業輔導等多面向協助,以抵銷學習弱勢,提升在校學習成效,達到教育平權。
為經濟不利學生輔導機制建置永續性基金,將「展翅飛翔‧圓夢助學專案募款」平台朝永續經營方式規劃:
1.定期更新輔導機制成果報告,並將成果報告寄予捐款人,協助其了解本校專案運作情形,建立良好的誠信關係,期許捐款人成為持續性捐助人。
2.強化捐款便利性,提高捐款意願。
3.109年起新增「圓夢計畫」,鼓勵學業成績達80分以上,課堂資源已無法滿足其學習需求的學生,可自行擬定學習計畫,支持其深廣不同的學習層面,補助期程自當年7月起至翌年6月,109學年共4人結案;110學年共7人獲得補助。
2.消除飢餓
立足農業大縣,建立永續良善的農業循環機制 SDGs指標:2.消除飢餓
1.農業科技系-整合區域產業優勢,導入雙軌師徒制訓練模式,延伸學習場域(全縣20鄉鎮、51處實習場域);另扎根縣內農工高職(虎尾農工、北港農工、西螺農工),採3+4進程式規畫進行新農業人才培育,108學年增設至今均滿招。
2.農民大學-針對農民或對農業經營及發展(含智慧農業)有興趣者開設,協助區域產業聚落組成與升級。110年12月辦理第11屆農民大學結業典禮暨成果展。
3.農業與生物科技產品檢驗服務中心-匯集系所專業,協力建立安全友善的生產體系,針對區域民生農產進行藥物檢測及提供各項藥物指引。109年獲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及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F)農業381項(全項)雙認證,每年檢驗件數達3,000件。
4.機械設計系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共同開發研發自動化太空包製包生產模組,並與國內自動化機械公司合作,研發完成國內第一台菇類智慧化全自動製包機。
3.健康與福祉
關注區域高齡議題,促進代際合作。幸福校園,關心教職員學生身心 SDGs指標:3.健康與福祉
活動類型 場次 對象 執行單位
健康運動 8 教職員、學生、社區居民 環保及安全衛生中心
飲食講座 8 教職員、學生 衛生保健組
菸毒愛滋防治 4 學生 軍訓室/衛生保健組
青銀共伴 40 學生、社區居民 深耕計畫(目標四)-藝術中心

1.環保及安全衛生中心「照顧全校教職員學生,關懷健康」為理念及改善方向,透過教育部「健康促進學校計畫-健康體位有氧瑜珈」(11堂),成為全校師生及社區民眾健康支持性環境。培養師生自我健康管理,了解自身健康情形促進師生健康、預防疾病,辦理「運動愛台灣-有氧運動」、「110年度教職員工職場健康促進 (4堂) 」、幸福校園系列-環境教育訓練活動等8場活動。
2.積極推動校園安全並關注學生健康飲食生活,由軍訓室辦理菸毒愛滋防治健康講座共計3場,衛生保健組辦理健康飲食講座、蔬食日共計8場。
3.深耕計畫目標四(善盡社會責任):青銀共創共伴,促進地方福祉-學生應用所學,整合共伴模式促進雙方交流建立友善社會,110年執行活動達40場,1,377人次參與。107年與若瑟醫院簽署「善盡社會責任智慧醫療合作備忘錄」,青年服務完善地方健康照護系統。
4.醫療輔助裝置開發與學術促進- 107年與台灣大學附設醫院雲林分院合作開發「HelpingHand™腹膜透析雙連袋系統接頭輔助裝置」獲第15屆國家新創獎;108年與慈濟醫院合作,針對智慧醫療議題,透過資訊整合、大數據分析、影像辨識等技術,協助提升醫療服務。
4.教育品質
強化適性適才學習機制,推展教育向下扎根 SDGs指標:4.教育品質
1.多元學習方案規劃-以「學生」為本,提供具彈性及自主性之學習模式,規劃課能類型包含彈性學分(微學分、自主學習、深碗課程)、創新課程(PBL、師徒制)教師社群等。
2.教研人才聘任及增能-107年迄今聘任具備產業實務經驗之教研人員達40名,並透過各類增能活動及教學方案的規劃辦理,提升教學品質。
3.教育資源共享,國教向下扎根-教育優先區110年20組社團參與,服務學校11所;連結中區22校伙伴,以跨領域微創特區為基地推廣自造教育;結合NGO/NPO團隊規劃各類教育學習活動,參與人次達718人次;整合興趣探索與職能規劃,辦理職業試探常設展,反饋未來學習歷程;偏鄉數位服務,全面提升區域資訊能力,促進地方發展;110年攜手英國BBC micro:bit教育基金會設置「科技教育英文師培基地」,協力推動中區雙語教學。
4. USR Hub「偏鄉科普教育活動與社區關懷」團隊,由電子系老師率五專精密機械科五專生辦理第七屆雲林縣「全民科學日」,並與雲林縣政府、科技部、雲林縣國高中小學校合作,辦理5月麥寮高級中學的課程博覽會暨科學園遊會、9月科普列車活動、11月台灣科學節及國高中小學科學社等活動,藉此讓大學師資及資源向下扎根國高中小,遊戲中探索並學習科學知識。
5. 為推動向下扎根相互交流指導,透過「第四屆智慧控制創意機器人樂高營」學習程式語言、機械結構設計與機器人團體賽程設計,激發學生創造力。本活動招生對象為中部高中職及本校五專新生免費報名參加(今年度因應疫情僅開放本校五專新生報名),由機械設計工程系及五專精密機械工程科學生團隊辦理,該團隊已連續5年取得WRO機器人世界大賽台灣代表權,曾在103及105年獲世界冠軍。2021東京威力科創機器人大賽(TEL 2021) 榮獲競賽總冠軍及亞軍、智慧賽道獎第一名及第二名、創意技術獎優秀及佳作。
5.性別平等
落實性別平等教育,提供師生合宜平權的教學資源 SDGs指標:5.性別平等
1.性別平權教育-設置設置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並修訂性別平等教育實施要點。學生輔導諮商中心,關注學生心理衛生、即時諮商輔導。為落實性別平等教育,辦理系列課程包括「男性、女性社交禮儀與情感教育工作坊」、「桌遊玩性.交往順利!塞可斯性別桌遊工作坊」、「家庭幸福練習曲:她的兩個爸爸-同志收養家庭的成長之路」、「多元性別系列- 《從心理學更認識自己:自我覺察的練習》」、「好好愛自己~藝術治療自我照顧工作坊 」等21場活動,透過講座分享、遊戲、電影賞析及藝術療癒的方式,讓學生有機會在兩性、同性或同儕關係中與自己前行。
2.設懷孕學生專用電話與電子郵件帳號,提供學生懷孕受教權維護,給予諮詢、輔導、轉介等協助。友善女性職員職場環境,提供合宜的工作(含教學及研究)場域,包含設置哺集乳室;另男性教職員亦得依家庭分工,申請育嬰留停,以保障工作權益。
6.淨水及衛生
落實校園安全衛生,建構職業安全觀念 SDGs指標:6.淨水及衛生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計畫:本校全體教職員工生應有執行預防工作之認知,避免危害及損失之責任義務,以確保生命財產安全並配合政策貫徹地執行目標。
1.實驗室安全衛生稽核:不定期前往各相關系所實驗室進行安全衛生稽核,並將改善建議報告書連同相片檔案送各相關單位於期限內進行改善,俾使各實驗室能更符合安全衛生規範,以達實驗(實習)場所「無災害」為未來努力之目標。
2.職業安全教育訓練:於每學期規劃並實施「職業安全教育訓練」,讓本校師生同仁更有安全衛生概念,有效預防職業並發生及降低職業災害之發生機率,並提高學校師生同仁對安全衛生之認同,建立安全衛生觀念,預防危害發生。
7.可負擔能源
推動綠色永續校園,節能減碳改善工程 SDGs指標:7.可負擔能源
1.110年節能減碳改善工程:太陽能裝置總務處規劃於第一、二、三期教學大學、機械館及電算中心大樓等軸線上裝設500KW之太陽能裝置。學生宿舍裝設太陽能熱水器。
2.音樂廳空調系統由定頻改為變頻105年度已獲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建築節能與綠廳舍改善補助計畫」,估計往後每年可節電12,000 KWh(度)。
3.契約容量調整每年度定期檢討契約容量、7~8月申請可停電力措施。
4.能源管理系統建置工程建置全校電力需量監測及用電資料收集系統,綜一、二、三館冷氣需量卸載及隨課供電系統估計每年可節電19.6萬 KWh(度)及電費約58.8萬元
5.汰換省能燈具辦理行政大樓、綜三館及學一舍照明設備汰換為LED燈具,經費共計134萬8,763元約可節省50%用電量全校電力改善工程將進行汰換學二舍老舊變壓器估計每年可節電4萬 KWh(度)及電費約11.9萬元
8.就業與經濟成長
攜手產業共構專業,促進城鄉青年回流 SDGs指標:8.就業與經濟成長
1.提升專業能力與就業力-開設企業跨領域產業學院課程,培養學生具備符合產業需求技能。針對重點科技領域開設特色學程,並建置十六間特色實驗室。
2.推動證照考試-落實技職認證資源中心內容,設置就業導向的專業證照認證中心,補助專業證照考照報名費,並提供證照取得獎勵金,協助學生提升專業能力與就業力。
3.契合式產業學院-攜手產業端培育需求之人才,110年度新設3間產業學院,歷年企業挹注金額達2,300萬元。整合特色領域,導入產業議題,師生共創促進產業升級,109學年企業出資合作金額逾億元。
4.青年返鄉,創新創業推動落實- 110年輔導設置公司2組,並以高齡化社會所需之環境及飲食安全為主軸開展。透過大學社會責任實踐教育扎根推進,從生產端輔導學子在地就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9.工業、創新和基礎設施
科研技術創新,偕同國家產業轉型 SDGs指標:9.工業、創新和基礎設施
1.智能機械與智慧製造研究中心榮獲第7屆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具有產業創新奧斯卡獎之稱)組織類製造精進領域,「績優創新研究機構」獎項。
2.光電半導體與光通訊技術中心進行之有機發光元件與光纖5G通訊技術,並發展進一步的物聯網技術。
3.微機電設計與應用研發中心整合校內外微機電設計與應用科學能量,以既有製程與分析設備,強化產學合作並加強微元件設計與應用技術之研發與服務。
4.農業研究及推廣中心以強化在地農業服務,與農業技術產學合作為目標。透過USR計畫實踐精神持續推動,結合農業師傅團隊及區域農業教育場域。
5.航空維修訓練中心設置「航空維修學士學位學程」之發展定位與發展重點,本科系學生有機會接受符合國際民航認證標準的正式航空維修課程,並取得申請民航維修證照國家檢定考試的資格,能對未來的職場生涯有更充分的準備。
6.「B1類基礎訓練」航空維修基礎訓練機構於108年通過民航局五階段審查流程並經交通部核准,正式獲得認證。成為自民航法規於102年修訂民用航空人員檢定證照制度後,新制第一家、也是國內目前唯一一所由大專院校獨力完成認證獲准成立。
7.切削研究中心整合校內資源及衛星工廠,建立技術整合,其硬體設施,包括基礎加工技能、電腦數值控制加工、電腦輔助多軸加工及車銑複合加工,及軟體應用,包括NX、CATIA及PowerMill,進一步推動跨院及跨領域研究成果,並藉由資源整合與技術加值,以提升產學合作能量與契機。
10.減少不平等
完善就學機制,實現教育功能 SDGs指標:10.減少不平等
招生方案包含「弱勢關懷」,110年度弱勢學生獲學校獎補助占全體弱勢學生比率依展翅飛翔培育計畫,補助日間部四技、二技、五專、二專之經濟不利學生,110年獲補助共 458人;110年日間部經濟不利學生總人數為 1082 人,經濟不利學生獲補助比率為 42.3% (458/1082=42.3%)
11.永續城市
落實智慧校園生活,促進城鄉均衡發展 SDGs指標:11.永續城市
落實「人才紮根、場域永續」:凝聚院、系和單位課程內容連貫關係,以「文化永續」做為的實踐目標,推動「行動美學」、「綠色生態」、「產業凋零」、「社區關懷」四個重點議題,形塑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另從眷村、偶戲、民藝和新住民文化的社會面、環境面及經濟面進行關懷與實踐,以「深耕在地跨域實踐:在地文化的保存、推廣與創新」為執行策略。
12.責任消費與生產
農業剩餘材料價值再造,農業人才師徒雙軌 SDGs指標:12.責任消費與生產
生物科技系以朝向建立具備「生物科技產業鏈之相關實務技術」為主軸的生物技術專精人才培育來規劃。結合具產業經驗之生物科技專業師資,發展生物科技之實務教學及產業應用性之研究,如:生物檢測技術、開發生物製劑、天然藥物及保健食品開發、食品加工技術開發、生物材料開發及生質能源之開發、藥物殘留檢測技術、生物病源檢測等。
農業科技系教師與農業師傅進行雙軌之訓練(師徒制),師傅將在地產業的寶貴經驗與精神傳授予學生,教師進行生活與學職涯輔導,串聯成為共教共學社群,助益知識之共享。本科系藉由教育,培育擁有新一代職能之專才,喚起現今農業之新熱血,促進農業人才回流農村,帶出農業新希望。
13.氣候行動
環境共生共融,建置隔絕綠帶 SDGs指標:13.氣候行動
農業研究及推廣中心所管理與推動的有機集團栽培區便是減少碳排及朝負碳排邁進之重要角色之一。於110年接受農委會農糧署補助於有機集團栽培區建置隔離綠帶,在降低臨田污染的風險確保有機集團栽培區農產品質的同時增加綠地種植,此計畫案規劃於園區周邊種植36,103顆喬、灌木,而每棵樹每年可以吸收多達約12公斤的二氧化碳,完成隔離綠帶後每年約可減少433,236公斤的碳排放量。
14.水下生命
海洋生物研究課程,培育專業技術人才
虎科大海洋生物研究室
SDGs指標:14.水下生命
生物科技系江佩倫老師透過課程「海洋生物科技學」,結合校內補助案「108 學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生態環境對於牡蠣授精及幼蟲形能及發育影響」(Effect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Oyster Insemination and Morphology)」及「109 學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海洋硨磲貝內蟲黃藻之培養並促使生產大量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Induction of Essential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in Zooxanthellae Cells from Giant Clam via Stress Condition)。培養海洋生物技術人才。
15.陸地生態
學校策略:建構環境知識涵養,健全永續發展 SDGs指標:15.陸地生態
校位於農業及綠能首都雲林縣中心,新校區鄰近雲林高鐵站,將原有被動式配合政府法規政策之業務執行者模式,轉化為主動式營造節能、環保、安全之新教育內涵推動者。除積培養學生環境保護意識與環境教育通識之全人教育外,帶動彰雲嘉地區之產業發展與善盡在地社會責任。
通識中心規劃環境教育面向,開設能源與環境、生態與環境保護、環境科學概論、環境倫理等通識課程,逐步建構完整之環境素養並深化基於環境資源健全的地方永續發展思維。
本校植栽將盡量採用原生種、鄉土物種,或適應當地氣候條件之植栽;並增加親和性之圍籬以取代封閉性圍牆,本校綠籬之規劃將與周邊社區景觀環境配合,並採多層次綠化。並於第三、四期教學大樓前打造一寬廣草坪,且運用椰林大道下。
16.和平與正義制度
學校策略:落實校內對談機制,重視平等權益 SDGs指標:16.和平與正義制度
學生自治:為落實學生自治理念,培養民主、法治素養及自治能力,本校學生得經一定程序組成學生自治組織,處理學生事務,並推派代表出列席與學生權益有關之各級學校會議。
與校長有約:校長擔任主持人,各行政單位及教學單位主管出席。學校回應及解決學生提出之問題,如課程、校園基礎設施(如宿舍、運動空間)及學生事務(如社團活動等)。
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維護校園安全,建立完善性侵害或性騷擾防治處理機制。
17.全球夥伴
學校策略:全球夥伴共創科研能量,培育國際化人才 SDGs指標:17.全球夥伴
簽訂姐妹校數量逐年增加,目前與國外80所大學雙方簽定合作協定/備忘錄。
1.國內外研究單位合作推動:另已與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微奈米中心及德國Ilmenau科技大學精密機械中心簽訂合作備忘錄,由動力機械系以及生物科技系共同進行之研究合作計畫。持續推動英國里茲大學、白俄羅斯與韓國啟明大學分別有國際研究合作進行。新南向國頂尖大學德里印度理工學院(IITD)、印度科學理工學院(IISc)及本國元佳宇(AGEM)印度分公司三方合力推動國際產學人才培育計畫。
2.人才培育:106年起配合新南向政策辦理優秀青年學子來臺蹲點(以下簡稱TEEP)計畫,此計畫以印度(India)為出發點,目前已擴展到亞洲(Asia),未來將發展為全球性(Global)計畫。校於108年度執行「國際技術人才培育學院」計畫並選送近40位學生分別赴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美國德州安東尼奧分校、英國倫敦布魯內爾大學及曼徹斯特大學交換學生。